作者:国馆
做人,最重要的是体面。
最近有两个热搜,都和俞敏洪有关。
一个是“与辉同行”的销售额超过了“东方甄选”。虽然“与辉同行”同样也是新东方旗下的产业,俞敏洪依然是背后的大老板。但大家几乎都有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概念:与辉同行,带有更多的“董宇辉元素”,而东方甄选,则带着更多的俞敏洪基因。
事实上,与辉同行的诞生,确实直接源于新东方的上一次风波。
而与辉同行业绩的辉煌,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粉丝用脚把票投给了董宇辉。
另一个热搜和这件事一脉相承。俞敏洪在采访中表示,东方甄选现在的直播做得乱七八糟,还说从此以后自己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游山玩水享受生活上,不想参与太多生意上的事情。
这可不是功成名就后的隐退,更多的带着几分没落和失望,甚至可以说有些悲壮。
这可不是俞敏洪第一次如此没落和悲壮。
早在新东方结束教培,绸缪进入直播卖货行业时,这种悲壮的氛围就已经很浓了。
当时,俞敏洪有一条朋友圈的传了出来:“教培时代结束,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,捐给了乡村学校,已经捐献近八万套。”
不可谓不不悲壮。不愧为改革开放激荡四十多年里的一个枭雄。
不管是俞敏洪本人,还是新东方的发展,其实自始至终都带着这种悲壮的因子。回首静望,让人唏嘘。
俞敏洪朋友圈发的文章里那辆红色卡车的目的地,是四川宜宾市江安县的留耕初级中学。
学校里原本的桌椅早已磨损得不成样子,坐上去摇摇晃晃都还算是正常的。
图 | 源于公众号“新东方” —— 河南睢县向阳小学烂掉的桌椅。
而新东方捐赠的这批桌椅,将会带给这里的孩子们,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。
也不只是四川,从郑州到西安,从合肥到兰州,从武汉到乌鲁木齐,新东方共计捐出了73366套新桌椅。
按照市场价一套课桌椅六七百块钱来算,总价已经达5000万,而且后续只会继续增加。
图 | 源于公众号“新东方”
如果是从前,这一举动也称得上“阔绰”,大概能为他赢得个“慈善”之名。
但在当时,你很难不被感动。因为对俞敏洪和新东方来说,当时实在是太难了。
“双减”政策之后,新东方市值缩水90%;各方业务大受打击,预计裁员4万人;同时退租了近1500个教学点,光装修费,就白白损失了六七十亿……
还有员工的遣散费、未完成课时的学生的学费、押金、违约金……这都是天文数字。
在这种情况下,俞敏洪明明可以把这些课桌椅卖掉,换点现金,但他还是都捐了出去,给更有需要的人——用他的话来说,就是“不糟践”。
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了,纷纷跑去他的抖音里为他加油打气:
“自己都衣不蔽体了,还有这样的情怀。”
“你们淋过雨,也不忘记给别人撑伞,为俞老师及全体新东方人点赞。”
“物尽其用,退场也得是华丽的转身。”
也许正如俞敏洪所说,教培时代结束了。
一个时代落下帷幕,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教培行业,也到了退场的时刻。
只是谁也没有想到,哪怕退场,俞敏洪也依然选择了一种最为体面的方式。
从他身上,我想起作家亦舒的一段话:
“做人,最重要的是体面。一个人活在这世上,是需要一点高贵和美感的,
这种高贵和美感,与智力无关、与财富无关、与权力无关,而与内心的底线、尊严、格局有关。
这一点高贵和美感,就叫做体面。”
这个高考考了3次才得以进城的农村娃,被开除过、被抢劫过、被嘲笑过……人生几经沉浮,却硬生生地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最体面的模样。
1993年,31岁的俞敏洪在北京创办了新东方。
那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。
在那之前,他的人生几乎可以用“一败涂地”来形容。
他曾感慨道:“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,我在16岁之前从未想到过自己能够走出农村。18岁之前,我从未出过农村,万万没想到后来能走遍世界。”
时间回到1976年,14岁的俞敏洪初中毕业后,转身就回了农村。
倒不是不想读书了,只是当时的政策规定,贫下中农的子女,一家只有一个可以上高中,而这个名额,给了俞敏洪的姐姐。
好在他母亲不放弃,多方打点四处央求之下,才把他送进了江阴夏港中学。
可当时的俞敏洪不争气啊,1978年他第一次高考,英语只考了33分,第二年再战,英语也依然只有55分。
两次落榜之后,他心生退意。但他母亲不愿意,还掏钱让他上了高考补习班。
直到1980年,通过超乎常人的努力,第3次参加高考的俞敏洪终于被北大录取,一个辽阔美好的世界似乎正向他徐徐展开。
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,到了北大之后,俞敏洪毫无防备、却又理所当然地“碰壁”了。
首先由于口音问题,他被人嘲笑说的是“日语”;加上其貌不扬、成绩平平,性格又拘谨内向,在班级内几乎毫无存在感,被视为“土鳖”。
在当年的日记里,他这样写道:
“昨天晚上我又哭了两场,在宿舍,在班里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,我是完全插不上嘴的。
我们大学最丑的女生都收到过情书,那就是我写的,可是没有人跟我约会。”
据说,俞敏洪在大学里曾向25位女同学表白过,但都没能成功。
图 | 俞敏洪年轻的照片
大三时一场肺结核,更是让他雪上加霜。他只好休学一年,回老家休养。
到了1985年,俞敏洪毕业了。全班50个同学,49个出国留学,剩下的那一个,就是他。
他也不是不想出国深造,但无奈实在贫穷,便只好留校任教,一个月工资大概120元。
以当时的汇率来算,美国大学4年的学费,他需要在北大干满222年才够。
1988年,不死心的俞敏洪参加了托福考试,并申请了美国的多所大学。
结果出来后,他同时被好几所大学录取了,但还是去不了——依然是因为没钱。
“我被多所美国大学录取,但没有一所给我提供奖学金。我没有那么多钱。”
于是,为了多挣点钱,他一边在北大授课,一边在校外办起了培训班。
由于有着“北大老师”的头衔,他的培训班生意很是红火。
据他后来回忆,有一次,3个学生补课扔下1000块就走,就那一秒,赶上了他在北大快一年的工资。
但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,大雨滂沱,北大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一则消息:俞敏洪老师因私自在外授课,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,现决定开除。
这个消息在学校连播了三天,处分在公告栏里张贴了足足一个多月。
巨大的羞辱感与挫败感席卷而来,这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,一下子跌倒了谷底。
好在,他没有就此沉沦。
图 | 左一:俞敏洪
被北大开除之后,俞敏洪彻底放飞了自我。
1991年,他和女友租下了中关村的一间小破房,完完全全地干起了培训,那就是后来新东方的雏形。
那时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,夹着宣传单,拎着浆糊桶,在海淀区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。
培训班刚开始没学生报名,俞敏洪就开办了免费讲座,结果一下子来了三百多号人。
他索性就站在一个汽油桶上,慷慨激昂地讲。
北京的寒风萧瑟,而他讲得热血沸腾,台下那一双双炽热的眼睛和充满朝气的面容,也许勾起了他多年的渴望。
那一刻,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“传道士”,筑起信仰的高台,传经布道。
也是在那时候,国家教委宣布“支持留学,鼓励回国,来去自由”,进一步放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。
站在了“出国热”的风口上,俞敏洪的培训班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。
那时他有多赚钱?
他的钞票都是用麻袋装,每个月发工资那天,就扛着一麻袋钞票到公司,在办公桌上堆成一座小山。
到1993年,新东方正式成立时,学生已达一万五千余人,俞敏洪也一跃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千万富翁。
再往后不过3年,新东方就已几乎统治了全国所有国外考试市场。提到留学、提到考托福、GRE,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新东方。
图 | 北京新东方学校早期报名前台
但枪打出头鸟,人红是非多,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眼看他富了、红了,有的人心就黑了。
有一次,他的员工出去张贴广告,另一个培训班的竞争对手凑了过来,一下子连捅了三刀……
还有一次,俞敏洪在光线昏暗的楼道中遭遇歹徒,还被注射了兽用麻醉剂,随身携带的一百多万也都被抢走。
据说当时歹徒注射的麻醉剂剂量,足以杀死一头老虎,但俞敏洪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。
此外,俞敏洪家中也曾遭遇劫持,被抢走了200万现金和一部摄像机……
而他后来感叹:“强盗不懂我。我不心疼那被劫的钱,就心疼那部摄像机,里头有女儿一到三岁的成长记录,我愿意花两百万,再把那盘磁带赎回来。”
那些年的他,说是用命在博事业,也不为过。
所以新东方能有后来的辉煌,我一点也不意外。
1995年,新东方规模持续扩大之后,俞敏洪打了两个电话,把远在海外的大学同学王强、徐小平拉到了自己身边。
图 | 2004年,徐小平、俞敏洪、王强(从左到右)参加北大校庆
俞敏洪后来曾回忆:
“在北大的时候我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,帮同学打水,一做就是四年。”
“后来他们回来了,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,‘俞敏洪,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。’”
这让他感慨万千:“你所做的事情一定会对你未来产生影响。”
俞敏洪、王强、徐小平,曾被合称为新东方的“三驾马车”。
俞敏洪负责出国英文培训,徐小平做留学咨询,王强做口语,三个人互不干涉,各负其责。
新东方也在他们的引领下,成为了广大学子出国前必经的一站。
年收入逾3亿的市场规模,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心之所向。
罗永浩便曾是其中一员,他曾给俞敏洪写过一封万字求职信,一心想挤上新东方这列快车。
俞敏洪也很看重这个年轻人,哪怕他两次试讲失败,也依然给了他第三次机会。
2001年,罗永浩终于成为了新东方一名光荣的任课教师。
图 | 左2:罗永浩
2006年,是俞敏洪人生的又一个拐点。
那年6月,罗永浩从新东方辞职,开始了自己大起大落的创业生涯。
那年9月,新东方在纽约敲钟上市,成为中国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。
彼时的俞敏洪身价27亿,从没有一个企业家的命运,与国家命运如此息息相关。
2009年,俞敏洪当选CCTV“年度经济人物”,颁奖词是这么写的:
一个曾经的留级生,让无数学子的人生升级;
他从未留过洋,却组建了一支跨国的“船队”;
他用26个字母拉近了此岸和彼岸的距离。
胸怀世界,志在东方。
那一刻,俞敏洪似乎站在了人生的顶峰,成为了时代的“标杆”。
过往的辛酸曲折,似乎终于告一段落,未来可期。
不成想,12年后,行将60岁的俞敏洪,又迎来了人生的低谷。
而这一次,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汹涌。
“双减”之下,教培行业举步维艰,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,倒闭无数。
有的人被裁了,有的人跑路了,有的人被拖欠工资……遍地狼藉。
越发凸显出俞敏洪和新东方此时的举措,是多么难得且高贵。
俞敏洪曾说:“新东方账上的钱,必须能够满足,如果有天新东方突然倒闭,或者说突然不做了,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,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。”
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对于已缴费的学生家长,他无条件按比例退款;
对于报名后未开课的学生,他无条件退费;
对于离职的员工,他第一时间结清工资,绝不拖欠……
难怪新东方员工感慨:“庆幸自己工作在这样一个靠谱的机构。”
一个人的人品与格局,在他最低处才能看清。
而俞敏洪,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,应有的模样。
想起鲁豫对俞敏洪的一段采访。
鲁豫问:“你想过有一天新东方没有了吗?”
俞敏洪答:“早晚会没有的……现在如果什么都不让我干了,开辆吉普车,一路朝拜,走到青藏高原,我会很开心。”
图 | 源于节目《鲁豫有约》
这一天,好像真的来了。但俞敏洪不死心。
他说,新东方将会迎来转型,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,支持乡村振兴事业。
他还说,任何的教育整改都已经改变不了他的人生走向,也不会改变他想通过教育来帮助他人的目标。
这个摸爬滚打了大半生的农村娃,还想再拼一拼。
为什么说俞敏洪悲壮?
是因为他没有跑路,没有拖欠员工工资,没有黑掉家长学费吗?
不是的,于企业而言,这都只是本分。
只不过在大量同行衬托之下,显得新东方过于“憨厚”罢了。
我们无需大声感谢,但至少应该称赞这种有所担当的行为,鼓励这种靠谱、实诚的企业。
他真正让人感动的,是他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,也不曾忘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们;
是他在被迫退场之际,依然保有的体面与善意;
是他在人生低谷之中,依然不曾丢掉的温厚与尊严。
俞敏洪曾在《朗读者》里说过一段话:
痛苦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,要看它对于谁来讲。
对于温室里的花来讲,那对它就是灭顶之灾;
如果对一棵松柏来讲,它如果能够扛过所有的苦难,那才是财富。
所谓松柏之志,经霜犹茂。
图 | 源于《朗读者》节目截图
41年前,那个又黑又瘦、一脸迷茫的少年走出农村,一路向北;
如今,大河奔涌,乱云飞渡,而他仍未止步……
如果说上一次悲壮,是新东方在转型;但愿这一次,不是真的隐退。
怎好如此就结束?连新东方转型成功与否,都还远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