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盛煌娱乐 > 业务范围 >
为什么说读懂《资治通鉴》的人很可怕?它的特殊之处我们细细道来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41

《资治通鉴》的由来

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,《资治通鉴》与《史记》并称为"史学双璧"。小时候砸缸智救小伙伴的司马光担任主编,邀请刘恕等三个好友,历时长达19年而编撰完成,并把它献给了宋朝皇帝宋神宗,宋神宗认为此书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遂赐名《资治通鉴》。从此,这本书成了宋朝往后到清朝所有皇帝必须读懂的书。

《资治通鉴》以时间为"纲",事件为"目",生动详细地记载了战国至五代之间整整1362年的历史。整部作品,体例严谨,史料真实性高,文笔生动活泼,既包含跌宕起伏的朝代变更,也有帝王将相的为政治国策略,还有英雄豪杰的待人处事之道。因此,古往今来,无数名人志士,都将它作为人生必读的案头书。甚至被曾国藩称为“惊世之书”。“窃以先哲惊世之书,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《资治通鉴》,其论古皆折衷至当,开拓心胸。”

《资治通鉴》的那些精彩之处

①“面从后言,古人所诫。”

出处:《资治通鉴•魏纪》

释义:古人最忌讳的是,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。

面从后言,我们可以理解为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“双面人”,他们往往有两副面孔,人前一套,背后一套。他们往往认为聪明绝顶的自己是不会被人看穿的,但是常言道“莫要人不知,除非已莫为”,早晚有被人揭穿的一天,这样会颜面扫地,再无诚信可言,很有可能造成身边所有人的责备和疏离。严重的,将再无容身之处,所以,我们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,这很重要。

②“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,暗莫甚焉;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,谄莫甚焉。”

出处:《资治通鉴•周纪》

释义: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,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;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地奉承讨好,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。

前半句往往指的是领导,是一个喜欢沉迷在人们赞美中的领导,这是无比滑稽荒谬的,尤其当他做错事情的时候,这个时候如果不能醒悟,还喜欢沉浸在别人的赞美中时,他会越错越远,即便当他醒悟的时候,亡羊补牢,为时已晚。而后半句往往指的是下属。一味地给领导阿谀奉承和拍马屁,不看事情的对错,不看成效,这是很让人讨厌的,中国人自古重骨气,这种没羞没燥的人,是最让人看不起的。

③“明者,销祸于未萌。”
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

释义: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。

祸患发生的时候能够直面解决的人我们称之为能人,但是如果在祸患苗头时候就能铲除或者还没有产生就能杜绝的人,我哦的称之为聪明人,譬如,司马懿,诸葛亮等

④“家贫思良妻”
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周纪》

释义: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。

虽然现在谈不上贫困,但是绝大多数还都是普通人,要么是工薪一族,要么是个体工商户,家缠万贯的并不多见。娶妻当娶贤,能够勤俭持家的妻子,在你人生低谷时不会背叛你,能默默支持你的妻子,将是你此生最大的宝藏。历史上的伟人之所以伟大,是因为他们有同样伟大的女人在背后支持他们,男人的伟大也许是权力、金钱、名气,但女人则是是她们的贤惠和伟大的爱。

⑤“没齿而无怨言,圣人以为难。”

出处:《资治通鉴•魏纪》

释义: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,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。

反过来说,即使是圣人一辈子也无法做到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,说明任何人,都无法做到心平气和的容纳别人的任何缺点和过失的。有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,但是未必撑得下航空母舰。

《资治通鉴》应该怎么读

每个人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,《资治通鉴》的文言文算是文言文里浅显易懂的,不看注释基本也能略知一二。如果喜欢原文阅读,读的时候可以搭配《古代汉语词典》。

《资治通鉴》如果你想追求高效率阅读的话,毕竟是几百万字的历史读本,可以选择文白对照的书去看,这样效率会提高很多。

《资治通鉴》读完会有哪些收获?

收获因人而异,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,每一个人感受也都各有不同。对我来说,它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史学著作,更可以用来指导工作和生活的人生实践,当遇到问题时候,我会从千余年的历史中寻找破解之法,类似于别人在苦苦思索难题的时候,而你手里握着标准答案,你说可怕不?不过,读完《资治通鉴》,我再也不想和任何人打交道了。不会觉得周围的人谁好谁坏,人的本性使然,都差不多。不再觉得荣华富贵,成功失败那么重要了。只有专注自我才是人活着的唯一乐趣。





Powered by 盛煌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